1月3日下午,临床系在多媒体示教室举办第三届诊断技能班级对抗赛决赛,来自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4名学生参赛,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唐立真、肾内科主任郑慧宵、ICU主任柴瑞丽担任特约评委,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李朝鹏亲临现场观摩比赛。
本次比赛共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为全员培训初选阶段,结合平时训练水平和考核成绩,经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研究,确定进入复赛学生名单,每班初选30人。第二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,每个临床班分别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对选出的30名选手进行针对性技术指导,所有选手利用课余时间以互助小组形式强化训练,本阶段末由教学副主任、辅导员和指导教师组成的裁判组对各班进行分场考核,依考核成绩,每班最终选出8人组成代表队参加第三阶段对抗赛。第三阶段为班级对抗比赛,按照国家级临床技能比赛流程进行最终决选。
决赛中,参赛选手分别通过抽签决定参赛顺序和比赛项目。本次班级对抗赛共设四个项目,分别是血压测量、胆囊触诊、肝脏触诊、脾脏触诊,每个项目设定6名选手。本次比赛区别于以往的是采用智能化高仿真模型担当模拟患者,该模型能模拟不同大小、质地的肝、胆和脾,充分考验学生的实战能力。通过比赛,最终2016普临1班获得团体一等奖,陈玉洁、刘一力、石欢、高佳梦4名同学获得单项一等奖。
赛后,唐立真副院长针对选手表现提出了三点指导性意见:一是检查手法与技术准确性相结合,如腹部触诊时尽量俯下身子,手不能抬离腹壁,检查顺序要遵照规范要求,避免遗漏,量血压时视线与水银面要保持在一个水平;二是动作规范与灵活运用相结合,如正常测血压要求两次,而房颤时测量血压要两次以上,找最高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;三是要充分理解患者体位和检查项目间的关系,如腹部检查为什么要患者采取屈膝位,什么情况下要患者深吸气等。
系主任魏双平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好评和鼓励,指出,今后临床系还将举办此类比赛,为更多同学创造参赛锻炼的机会,进一步提高临床系整体技能水平。
